在博客來電子書逛逛,偶然間看到了這本「最強思考整理術」的預覽,看了可以預覽的部分後,毅然決然的買下實體書本。
登登!!其實書本本身非常的小本,但是內容小弟覺得非常的好理解且閱讀。
本書內容精隨在於,要有「整理」能力,這邊的整理包含的「整頓」及「清理」,這不只是可以運用在整理自己的家庭環境,更可以運用在工作及思考上。
本書也運用大量的例子來解釋其中的小技巧,其中有一些小技巧小弟認為非常實用且簡易上手,分享給大家。
第一個是「GPDCA」。
從一開始要決定目標,接著計畫著怎麼,執行整理,接著檢討如何改善。
看似一個簡單的過程,但其實該做的是不斷的循環著。作者認為要不斷的GPDCA->PDCA->PDCA.....,漸漸的就能上軌道。
因為東西清理掉了,日子一天一天過,東西又會慢慢的累積起來,故要不斷的整理再整理。
第二個是「設個大限之期」
乍聽之下有點駭人,但是作者指出有一些人不是平常沒在整理,而是會有個特別的想法,導致這些人無法有效的進行整理。
而這想法其實小弟本身也有過,就是「不知道這些東西將來還有沒有用到」。
要解決這問題,就是把一些要整理卻又不知道該不該丟的東西,蒐集在一個地方,並且設個時間點「如果在OO前沒用到這些東西」,就可以果斷的清理了吧。
這個OO的時間其實可以因應不同類型的去設定,不會死板板的一定有個時間。
第三個是「決定結束的形式」
這一點意思說的是,當工作一天之後,可以對於自己的桌子回復到某種形式。
作者舉例說,可以把桌上回復到只擺放筆電跟桌曆或把垃圾桶的垃圾清空。
更白話一點就是說,把環境回復到使用前的狀態。
這一點小弟覺得非常的棒,因為自己本身也會在每天睡覺前,將辦公桌上的東西定位。
再來,書中有提及,如果想讓團體培養出「整理的文化」有幾個觀點必須要先做好。
第一,以身作則。 當領導者的本身如果都整理不好自己的辦公桌,怎能有信服力來領導同仁。
第二,建立口號。 用一個簡單明瞭的口號來銘記於心,像小弟剛開始工作時,有個響亮的口號到現在還記得呢!「物有定位,事有人管」。
第三,訂定時間。 其實如果要整理一個地方,可以每天規定一個時間來整理,作者認為每天於固定的時間來整理約15分鐘就好了。
第四,明曉整理。 整理,包含著整頓及清理。整頓是配置,目的是提升機能性及美觀;清理是嚴選,目的是減少東西。
第五,循序漸進。 慢慢的整個團體從變亂了才整理,到不變凌亂,最終達成維持這最高境界。
第六,替他人著想。這個小弟覺得最重要,也是替整個團體著想的一點,就是使用完就順手整理乾淨,讓下一個使用者方便,沒準哪天下一個還是自己呢!
小弟在看完這本書後,也默默的開始整理起自己的辦公桌、櫃子、甚至是家裡,經過一番整理,會發現有很多沒有用或很久沒用的東西推在那邊,這時候默默的執行清理,在進行整頓分類,不僅讓視覺看起來更加美好而且工作上會更有效率的找到東西,節省找尋的時間。
整理術看起來好像是針對環境所寫的書,事實上可以用在演講、回答問題、思考等各式各樣的地方。在有限的時間內,將需要內容整理好簡單明瞭的闡述出來,便是整理術的一種。
博客來電子書:這邊可以預覽書本一些內容
博客來實體書: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38708
最強思考整理術:用「整理式思考」突破盲點的「自我領導」練習
作者介紹
小松 易
日本第一位「整理士」。生於北海道。
曾任職於藤田株式會社,離職後在2005年9月創辦「sukkiri-lab」,提供透過「整理」改變人生的諮詢服務。目前進行以經營者、企業為服務對象的「整理」諮詢、講座活動。至今已累計超過2萬人參加整理相關演講、研習。《ガイアの夜明け》(東京電視台)、《ドキュメント20min》、《サラリーマンNEO》、《めざせ!会社の星》、《助けて!きわめびと》(均為NHK)等節目也曾進行專題報導,引發熱烈迴響。
著作包括全系列累計銷售47萬冊的《たった1分で人生が変わる片づけの習慣》(KADOKAWA/中經出版)、《「すぐやる人」になる1分片づけ術》(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)。曾擔任《近代セールス》、《月刊不動産流通》、《東商新聞》等雜誌連載作者。現於《山下ひでこ断捨離メールマガジン》等媒體執筆連載專欄,並在醫療從業人員取向的影音網站「Dr. JOY eラーニング」開設「整理講座」。